各位朋友大家好,我是王玉芬。诊室里常有患者苦恼地倾诉:“王主任,我这胃里老是往上顶气,不停打嗝、嗳气,嘴里还一阵阵泛苦水、冒酸水,难受得很!吃了助消化药、抑酸药,好两天又犯了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今天我就明确告诉大家:频繁的打嗝(呃逆)、嗳气(噫气)、口苦、口酸,看似不同表现,其核心病机往往同出一源——胃气上逆! 这是中医脾胃病的关键病理环节,找准它,调理才能事半功倍。
何为“胃气上逆”?为何它是万病之源?
中医认为,“胃主通降,以降为和”。 胃气本应向下传导食糜至小肠,这是其正常生理功能。一旦某种原因破坏了胃气的通降之性,导致胃气不降反升,向上冲逆,就形成了“胃气上逆”的病理状态。
胃气一旦上逆,就如同河流倒灌,祸及上游:
嗳气、打嗝(呃逆): 胃中浊气(包括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、吞入的空气等)被上逆的胃气裹挟着,冲破贲门,上涌至咽喉而排出。 嗝声连连,气味或酸腐或无明显异味。
口酸: 胃气挟带胃中未被充分消化的酸性内容物(胃酸、食糜)上逆至食管、口腔。 患者常感觉酸水直冲喉咙,或口中有明显的酸腐气味。
口苦: 胃气上逆常牵连肝胆之气。 “胆随胃降”。胃气不降,则胆气亦难以下行。胆汁(苦味之源)被郁滞或随胃气上逆,到达口腔,即表现为口苦。 常于晨起、饭后或情志不畅时加重。
⚠ 王主任强调: 若只盯着“酸”就抑酸,见“嗳气”就消胀,忽视了“胃气上逆”这个总开关,往往治标不治本,症状反复难愈!
谁在背后推波助澜,让“胃气”逆流而上?
胃气不会无缘无故上逆。揪出背后的“推手”,才能釜底抽薪:
情志不畅,肝气横逆犯胃(最常见!)
“肝主疏泄”,调畅全身气机,包括协助胃气通降。
长期压力大、焦虑、抑郁、恼怒,导致肝气郁结。 郁结的肝气无处发泄,“横逆”侵犯相邻的脾胃(木克土),强行将胃气“顶”上去。 此型常伴胁肋胀痛、心烦易怒、爱叹气。
饮食不节,积滞内停或湿热中阻
暴饮暴食、过食油腻肥甘、生冷辛辣: 超出脾胃运化能力,导致 食积停滞胃脘。 这些腐败的食积浊气壅堵中焦,迫使胃气不得下行,只能上逆。 常伴脘腹胀满、嗳腐吞酸、大便臭秽。
嗜食肥甘厚味、饮酒无度: 酿生 湿热,蕴结于脾胃。 热性炎上,湿性粘滞,湿热交阻,阻滞中焦气机,逼迫胃气上逆。 常伴口干口臭、舌苔黄腻、大便粘滞。
❄ 脾胃虚寒,升降无力
素体阳虚,或过食生冷,或久病损伤脾阳。脾胃虚寒,运化无力,中焦气机升降的“轮轴”动力不足。 虚弱的胃气无力下行,反而易被下焦的寒气(或浊阴)上逆顶托,形成上逆之势。 此型嗳气声低弱,口泛清水或酸水但不臭,喜温喜按,常伴畏寒肢冷、大便稀溏。
痰饮内停,阻滞气机
脾虚运化水湿无力,水湿停聚成痰成饮,盘踞中焦,阻塞气机升降的通道。 胃气被痰饮阻滞,通降受阻,被迫上逆。常伴胸闷脘痞、呕吐痰涎、口中粘腻、头晕心悸、舌苔白滑腻。
治本之道:降胃气为要,兼调其因
治疗核心目标:重振胃气通降之职,令其下行复常! 同时针对不同诱因,标本兼治。
王主任支招:阶梯式调降“胃气”
第一阶:生活调摄,减少“逆力”(基础必做)
饮食守“降”:
严忌:产气食物(豆类、薯类、洋葱、碳酸饮料)、油腻难化(肥肉、油炸)、过酸过甜、辛辣刺激、酒精、咖啡、浓茶。(这些或产气助胀,或助热助酸,或损伤胃体)
宜选:清淡、温热、易消化的食物:小米粥、山药粥、南瓜、萝卜(熟)、包心菜、猴头菇。细嚼慢咽,七分饱!晚餐早吃少吃。
情志务“畅”:
压力、焦虑是胃气上逆的头号推手! 学习放松(深呼吸、冥想、散步、倾诉)。遇事冷静三秒,莫让肝气伤胃气。
姿势助“降”:
饭后避免立即平躺、弯腰、窝沙发。 宜散步或端坐半小时。
睡觉时床头整体抬高15-20厘米(非垫高枕头)。
第二阶:导引按揉,辅助降逆(安全有效,在家可做)
♀ 按揉“降逆三穴”:
中脘穴(肚脐上4寸,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): 掌根顺时针轻柔按揉5分钟。 胃之募穴,直接调理胃腑气机。
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,两筋之间): 拇指用力点按,酸胀感明显,左右各3分钟。宽胸理气,和胃降逆止呕要穴!
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: 拇指用力点按揉,酸胀感向上传导为佳,左右各3分钟。健脾和胃,导气下行,强壮要穴。
第三阶:中医辨证施治,调和脏腑降胃气(治本关键,需专业指导)
核心在于“降胃气”,并根据不同诱因配伍:
肝气犯胃证(多见):
表现: 嗳气/呃逆频作,声响,随情绪波动加重,口苦,胁肋胀痛,脉弦。
治法:疏肝解郁,和胃降逆。
食积/湿热中阻证:
表现: 嗳腐吞酸,脘腹胀满拒按,口臭,大便臭秽或粘滞,舌苔厚腻(食积苔垢腻,湿热苔黄腻)。
治法:消食导滞/清热化湿,理气和胃。
❄ 脾胃虚寒证:
表现: 嗳气声低微,泛吐清水或清涎,喜温喜按,食少便溏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润。
治法:温中健脾,和胃降逆。
痰饮内停证:
表现: 嗳气、脘闷,呕吐痰涎,口中粘腻,头晕心悸,舌苔白滑腻。
治法:温化痰饮,和胃降逆。
降气顺胃,方得安宁
打嗝、嗳气、口苦、口酸,皆是胃气逆乱、失于和降发出的警报。见症治症,徒劳无功;降胃顺气,方是根本。 通过生活调摄减少诱发因素,导引按揉辅助通降,并在中医辨证指导下,针对性地疏肝、消积、化湿、温中、涤痰以复胃气通降之职,才能平息上逆之气,还您一个清净的胃腑和口腔。
华夏配资网-股票配资门户有哪些-天臣配资-配资优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